看完這則新聞,我馬上想到之前在故宮博物院看到的雕橄欖核舟,他是由乾隆時期著名的毫雕大師陳祖章所刻。作品3.4公分長、1.6公分高,裡面可以看到細緻的窗戶,人物和人物的表情,船底下甚至刻了一整首赤壁賦(只是在展示時看不到底部)。
毫雕真的是一件很強大的事耶,要用很精細的眼力才能做好,故宮裡不只這一件作品,還有一些象牙鏤雕作品、內繪玻璃鼻煙壺等,都是非常精緻的工藝做法。不同時代下真的有不同的一群人再做同樣的事耶!
科技這麼進步,要在100奈米長寬的版子上用原子探頭刻上10000字都不是問題,但是這樣手工的精巧工法卻依然如此迷人阿! 還記得明末的散文作家魏學洢寫過一篇文章"王叔遠核舟記"(*註)就是在描寫這樣的精美作品。
嘻,技亦靈怪矣哉
*註
王叔遠核舟記 作者:魏學洢 |
|
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,能以徑寸之木,為宮室、器皿、人物,以至鳥獸、木石,罔不因勢象形,各具情態。嘗貽余核舟一,蓋大蘇泛赤壁云。
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,高可二黍許。中軒敞者為艙,篛篷覆之。旁開小窗,左右各四,共八扇。啟窗而觀,雕欄相望焉。閉之,則右刻「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」,左刻「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」,石青糝之。
船頭坐三人,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,佛印居右,魯直居左。蘇黃共閱一手卷;東坡右手執卷端,左手撫魯直背;魯直左手執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 語。東坡現右足,魯直現左足,身各微側;其兩膝相比者,各隱卷底衣褶中。佛印絕類彌勒,袒胸露乳,矯首昂視,神情與蘇黃不屬。臥右膝,詘右臂支船,而豎其 左膝,左臂掛念珠倚之,珠可歷歷數也。
舟尾橫臥一楫。楫左右舟子各一人。居右者椎髻仰面,左手倚一衡木,右手攀右趾,若嘯呼狀。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,左手撫爐,爐上有壺,其人視端容寂,若聽茶聲然。
其船背稍夷,則題名其上,文曰「天啟壬戌秋日,虞山王毅叔遠甫刻」,細若蚊足,鉤畫了了,其色墨。又用篆章一,文曰「初平山人」,其色丹。
通計一舟:為人者五,為窗者八,為篛篷,為楫,為爐,為壺,為手卷,為念珠者各一;對聯、題名並篆文,為字共三十有四:而計其長,曾不盈寸,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,噫!技亦靈怪矣哉!
妙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